<td id="8njen"><div id="8njen"><del id="8njen"></del></div></td>

<ol id="8njen"><strike id="8njen"><p id="8njen"></p></strike></ol>

    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明年底前初步形成 頂層設計強化引導
    時間:2022-11-02 08:32:56  來源:中國商報網  
    1
    聽新聞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指南》(以下簡稱建設指南),就整合構建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作出部署,提出要從企業和群眾需求出發,從政府管理和服務場景入手,以業務應用牽引數據治理和有序流動,加強數據賦能,推進跨部門、跨層級業務協同與應用,使政務數據更好地服務企業和群眾。

    專家認為,建設指南的印發,為進一步構建完善高質量的政務大數據體系提供了方向路線,為破解長期制約數字政府建設的共享難、協同難等問題提供了行動遵循,利于推進開創數字政府建設新局面。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指南》,就整合構建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作出部署,使政務數據更好地服務企業和群眾。

    制定八個方面重點任務

    建設指南重點從統籌管理、數據目錄、數據資源、共享交換、數據服務、算力設施、標準規范、安全保障等八個方面,組織構建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推進政務數據依法有序流動、高效共享,有效利用、高質賦能,為營造良好數字生態,提高政府管理服務效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統籌管理方面,完善政務大數據管理體系,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形成各地區各部門職責清晰、分工有序、協調有力的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管理新格局。

    數據目錄方面,按照應編盡編的原則,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建立全量覆蓋、互聯互通的高質量全國一體化政務數據目錄。建立數據目錄系統與部門目錄、地區目錄實時同步更新機制,實現全國政務數據“一本賬”管理。

    數據資源方面,推動政務數據“按需歸集、應歸盡歸”,加強政務數據全生命周期質量控制,實現問題數據可反饋、共享過程可追溯、數據質量問題可定責,推動數據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形成統籌管理、有序調度、合理分布的全國一體化政務數據資源體系。

    共享交換方面,整合現有政務數據共享交換系統,形成覆蓋國家、省、市等層級的全國一體化政務數據共享交換體系,提供統一規范的共享交換服務,高效滿足各地區各部門數據共享需求。

    數據服務方面,優化國家政務數據服務門戶,構建完善“建設集約、管理規范、整體協同、服務高效”的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服務體系,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加大應用創新力度,推進資源開發利用,打造一體化、高水平政務數據平臺。

    算力設施方面,合理利用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完善政務大數據算力管理措施,整合建設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主節點與災備設施,優化全國政務云建設布局,提升政務云資源管理運營水平,提高各地區各部門政務大數據算力支撐能力。

    標準規范方面,編制全面兼容的基礎數據元、云資源管控、數據對接、數據質量管理、數據回流等標準,制定供需對接、數據治理、運維管理等規范,推動構建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標準規范體系。

    安全保障方面,以“數據”為安全保障的核心要素,強化安全主體責任,健全保障機制,完善數據安全防護和監測手段,加強數據流轉全流程管理,形成制度規范、技術防護和運行管理三位一體的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

    頂層設計強化政策引導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2016年以來,國務院出臺《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關于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加快推進數據有序共享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推進政務數據共享和應用工作。

    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均已結合政務數據管理和發展要求明確政務數據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大數據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組織實施政務數據采集、歸集、治理、共享、開放和安全保護等工作,統籌推進數據資源開發利用。覆蓋國家、省、市、縣等層級的政務數據目錄體系初步形成,各地區各部門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匯聚編制政務數據目錄超過300萬條,信息項超過2000萬個。人口、法人、自然資源、經濟等基礎庫初步建成,在優化政務服務、改善營商環境方面發揮重要支撐作用。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積極推進醫療健康、社會保障等領域主題庫建設,為經濟運行、政務服務、市場監管等政府職責履行提供有力支撐。各地區積極探索政務數據管理模式,建設政務數據平臺,統一歸集、統一治理轄區內政務數據,以數據共享支撐政府高效履職和數字化轉型。截至目前,全國已建設26個省級政務數據平臺、257個市級政務數據平臺、355個縣級政務數據平臺。

    國家電子政務外網基礎能力不斷提升,實現縣級以上行政區域100%覆蓋,鄉鎮覆蓋率達到96.1%。政務云基礎支撐能力不斷夯實,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云基礎設施基本建成,超過70%的地級市建設了政務云平臺,政務信息系統逐步遷移上云,初步形成集約化建設格局。建成全國一體化政務數據共享樞紐,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和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構建起覆蓋國務院部門、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數據共享交換體系,初步實現政務數據目錄統一管理、數據資源統一發布、共享需求統一受理、數據供需統一對接、數據異議統一處理、數據應用和服務統一推廣。全國一體化政務數據共享樞紐已接入各級政務部門5951個,發布53個國務院部門的各類數據資源1.35萬個,累計支撐全國共享調用超過4000億次。國家公共數據開放體系加快構建,21個省(區、市)建成了省級數據開放平臺,提供統一規范的數據開放服務。

    推進數據服務能力建設

    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務數據在調節經濟運行、改進政務服務、優化營商環境、支撐疫情防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政務數據體系仍然存在統籌管理機制不健全、供需對接不順暢、共享應用不充分、標準規范不統一、安全保障不完善等問題。

    建設指南指出,要加強全局性謀劃、一體化布局、整體性推進,更好發揮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積極性,聚焦政務數據歸集、加工、共享、開放、應用、安全、存儲、歸檔各環節全過程,切實破解阻礙政務數據共享開放的制度性瓶頸,整體推進數據共建共治共享,促進數據有序流通和開發利用,提升數據資源配置效率。

    同時,充分整合利用各地區各部門現有政務數據資源,以政務數據共享為重點,適度超前布局,預留發展空間,加快推進各級政務數據平臺建設和迭代升級,不斷提升政務數據應用支撐能力。積極運用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數據治理和服務能力,加快政府數字化轉型,提供更多數字化服務,推動實現決策科學化、管理精準化、服務智能化。

    此外,建設指南還明確了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目標。2023年底前,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初步形成,基本具備數據目錄管理、數據歸集、數據治理、大數據分析、安全防護等能力,數據共享和開放能力顯著增強,政務數據管理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全面摸清政務數據資源底數,建立政務數據目錄動態更新機制,政務數據質量不斷改善。建設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資源、經濟、電子證照等基礎庫和醫療健康、社會保障、生態環保、應急管理、信用體系等主題庫,并統一納入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政務大數據管理機制、標準規范、安全保障體系初步建立,基礎設施保障能力持續提升。政務數據資源基本納入目錄管理,有效滿足數據共享需求,數據服務穩定性不斷增強。

    到2025年,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更加完備,政務數據管理更加高效,政務數據資源全部納入目錄管理。政務數據質量顯著提升,“一數一源、多源校核”等數據治理機制基本形成,政務數據標準規范、安全保障制度更加健全。政務數據共享需求普遍滿足,數據資源實現有序流通、高效配置,數據安全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有效支撐數字政府建設。政務數據與社會數據融合應用水平大幅提升,大數據分析應用能力顯著增強,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專家解讀

    ●《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指南》明確了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的目標任務、總體框架、主要內容和保障措施,指出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堅持繼承發展、迭代升級,堅持需求導向、應用牽引,堅持創新驅動、提質增效,堅持整體協同、安全可控的建設原則。重點從八個方面組織構建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推進政務數據依法有序流動、高效共享,有效利用、高質賦能,為營造良好數字生態,提高政府管理服務效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主任王欽敏

    ●《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指南》厘清了國家平臺與地方、部門平臺之間的關系,推動建立以國家政務大數據平臺為中心的全國一體化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和服務體系,有效促進政務數據縱向貫通、橫向聯通,這有利于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更好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進一步助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主任、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王益民(記者 陳文麗)

    999在线视频免费精品
    <td id="8njen"><div id="8njen"><del id="8njen"></del></div></td>

    <ol id="8njen"><strike id="8njen"><p id="8njen"></p></strike></ol>